区域性股权市场是非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ས་ཁོངས་རང་བཞིན་གྱི་རྐང་དབང་ཚོང་ར་ནི་ཚོང་རར་ཞུགས་མེད་པའི་ཁེ་ལས་ཀྱིས་ཐད་ཀར་མ་དངུལ་འདུ་འཁོར་གྱི་ཐབས་ལམ་གཙོ་བོ་ཞིག་རེད།

返乡创业农家女养出三条“绿色鱼”--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22-12-28
 变“黑”为“绿”生态转身

    5月18日,岷江支流母猪河氤氲的雾气浸润着韩显英珍稀特种鱼类流水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库区,500余米的活水养殖场里共有大小28个品种的珍稀特种鱼类,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内,养殖了长江鲟、江团、大口鲢等10余种鱼。

    “这条河全长流域30多公里,两岸500米内均无居住人家、工业企业和养殖基地,生态环境十分优良。”眼前的养殖库区负责人韩显英,一身普通装束,让人很难把她和斥巨资创业两者联系起来。

    十多年前就外出务工的韩显英从煤炭产业中掘到“第一桶金”,6年前,当别人纷纷羡慕其丰厚身家的时候,韩显英却瞅准家乡的青山绿水思索转型,“煤炭是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难以持久发展,要找出一条长远发展的产业之路。
    宜宾丰富的水资源和家乡的优质河水给了韩显英灵感,让她瞄准绿色水产养殖。“伴随大家生活品质日益提高,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大有可为。”说干就干。对家乡水生态环境的信心让韩显英果断告别了“黑金”,转身发展绿色渔业。
    

    高标准养出“绿色鱼”

    家乡优良的生态资源带给韩显英机遇的同时,也让她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大挑战:要打造生态渔业的品牌和保障长远发展效益,就要确保品质第一,“拿下绿色水产品认证的‘金字招牌’!”
    “绿色食品中,水产品认证颇为困难,因为其生产因素十分复杂,对地理环境、空气质量、养殖条件和养殖饲料都有着严格要求。”宜宾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有着丰富水产资源的宜宾一直没有水产绿色食品认证。”
    怎么才能达到目标?韩显英的做法是:抓住每一个环节,从基地打造到养殖,全程实施高标准管理。
    30亩标准条石养鱼池、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母猪河500多米的活水养殖场里,韩显英斥资不下2000万元,其养鱼池设计还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要被批准为绿色水产品,从水质、环境、到鱼质保障,养殖基地都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管理标准。”韩显英说,她通过航拍、抽样等手段组织了各项报批材料,但其中,保证鱼饲料质量却是认证过程中最难的关口。
    为此,韩显英在一年内多次飞赴北京“取经”。“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全国唯一一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鱼饲料生产企业,在提前支付了20万元的饲料费用后,才和该企业签订原料供应订单,让其专门为养殖场生产饲料,从而解决了认证瓶颈。”
    今年4月,韩显英的努力有了结果——她生产的松普镜鲤、南方鲇、长吻鮠3个水产品通过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这也是宜宾市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中,出现的第一组绿色水产品。
    如今,已经创业成功的韩显英活跃在家乡的田间地头上,带动更多乡亲增收。“她赊鱼苗给乡亲,免费把养鱼知识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销售鱼产品。”高场镇大华村村主任雷秀锋说,“她还修建硬化4公里乡村公路,带动涂坝村、大华村、茶林村三个村的110户农户发展特色水产业达800余亩,使户均年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