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股权市场是非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ས་ཁོངས་རང་བཞིན་གྱི་རྐང་དབང་ཚོང་ར་ནི་ཚོང་རར་ཞུགས་མེད་པའི་ཁེ་ལས་ཀྱིས་ཐད་ཀར་མ་དངུལ་འདུ་འཁོར་གྱི་ཐབས་ལམ་གཙོ་བོ་ཞིག་རེད།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详情页

资本市场助力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

来源:来源:华夏基本联盟、金融界、投资界、执中 发布日期:2021-07-22
一、资本市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梳理
       围绕如何加强制资本市场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现梳理了相关政策。
       表1 资本市场助力制造业发展政策2013年至今,已发布的4部针对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政策中,均提到资本市场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到“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此外,针对服务型制造,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2020年7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资本市场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金融产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资本资源是培育优质制造业企业的主要要素投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给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同时,利用资本运作方式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不难发现,以上政策均提到资本市场要支持制造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从政策发布机构来看,不单单是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而且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也参与政策制定,多部门联合,使得推动资本市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更容易落地;从支持力度看,对制造业企业上市融资的态度从“鼓励”到“积极支持”再到“予以支持”以及 “加强”,可以看出国家对资本市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二、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持续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
       伴随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在制造业企业股票IPO发行、债券发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IPO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配套制度逐步到位,制造业企业上市更加便利。2021年上半年共有185家制造业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首发上市,占首发上市公司数量的72.2%,共计募集资金1,295.1亿元,超过同期IPO总额的六成。
       分板块来看,2021年上半年,沪深主板市场有74家企业IPO上市,其中有41家为制造业企业,占比55.4%,制造业企业首发募集资金300.5亿元,占比34.6%。
科创板聚焦于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成立以来即推行注册制,两年来运行平稳。2021年上半年,科创板新上市企业92家,其中制造业企业有81家,占比高达88.0%,首发募集资金达583.5亿元,占比87.4%。
       创业板方面,2020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改革后的创业板聚焦“三创四新”,即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聚焦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2021年上半年,创业板IPO上市90家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63家,占比70.0%,共募集资金411.1亿元,占比72.9%。
图1 2021年上半年各板块制造业企业IPO数量及占比
图2 2021年上半年各板块制造业企业IPO募集资金及占比数据来源:wind,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整理
图3 2021年上半年制造业企业上市板块分布在登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市场的185家制造业企业中,有144家(占比77.8%)的企业选择了注册制板块,注册制改革为制造业企业上市融资提高了便利。尤其是科创板,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估值和融资开辟了“试验区”,这些制造业企业的核心资产通常为研发成果、专利或技术,其利润实现具有滞后性及不确定性,当期经营成果不能体现专利或技术资产的价值,采用主板A股传统惯用的估值方法,令大量科技创新型制造业企业难以从主板市场获得直接融资,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成长进程。2021年上半年,在科创板上市的81家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分别占比25.9%、23.5%、12.3%,科创板为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类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方沃土。
       债券市场也是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来,我国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企业债券融资效果取得一定成果。数据显示, 2021年上半年,制造业企业已发行581只债券,占债券发行总额的5.9%,发行债券金额达6,516.2亿元,占到总债券发行金额的5.2%。证监会此前曾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严把发行准入关,支持更多优质企业融资发展。此外,还将深化债券品种创新,稳步推进绿色债、科技创新债、股债结合产品等债券品种。
三、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助推优质制造业企业崛起
       资本市场在助力制造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企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拥有全部产业和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持,助力我国优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和崛起。
01发展“阶梯式”多层次资本市场
      《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明确了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与此相对应,发展多层次的梯度联接的资本市场,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优质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多样化服务。一方面,在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上,筛选出各板块市场中的优质上市公司,组建新的高等级股票市场,严格高等级市场上市标准,完善其退市制度,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另一方面,整合现有的各层次市场板块,构建梯度特征鲜明的多层次转板制度,形成“阶梯式”多层次市场体系,代替当前的“孤岛式”市场体系,实现资本市场与制造业企业发展层次相对应的发展模式。
02进一步完善注册制改革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现全市场注册制为制造业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首先,深刻总结当前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工作的经验,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其次,处理好注册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最后,完善注册制下各项配套制度,优化资本市场生态。
03支持制造业企业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最具效率和活力的一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靠并购重组,一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自主经营的创新型企业,可能对其他企业有一定并购价值,并购退出也可以形成接力投资,将本来很长的退出期切割、缩短,提高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一方面,完善企业并购重组机制,积极协调各方推动消除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的障碍,加大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提升效能的支持力度,在资本市场的平台上,为制造业创造更好的资源整合的条件,促进行业整合,提升核心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并购重组的监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构建透明高效的审核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04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加入
       发展战略性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提高市场稳定性,促进投资理念由投机向价值投资转变,由短线向长线投资转变,这对创新型、科技型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机构资金进入各类制造业企业,包括公募、私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以及年金等优化资本;第二,完善市场相关税收制度安排,对投资于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适当给予税收补贴,鼓励中长期投资。
05促进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既可以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也有助于扩大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首先,不断降低境外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在主体类型、准入额度、进入渠道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持续放宽条件,完善相关制度和服务,方便境外资金进出中国资本市场;其次,大力支持中国优质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推进制造业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境外上市奖励政策,支持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提高品牌国际竞争力。
06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拓宽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进一步推进债券发行注册制改革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债市体制机制;其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利用多种债券市场工具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此外,开发试用先进制造业新特点的债券品种,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提升优质制造业企业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