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行注册制改革落地并分步骤向全市场推开为标志,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面优化基础性制度、全面重构市场生态的改革发展新征程,树立了“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新目标,明确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改革方法论。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注册制改革全面推开的背景下,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打违规、铁腕执法是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监管部门的历次表态,已明确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导向,加强立法、行政、司法的协同配合,健全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有机体系,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今年法治建设立足实际重抓落实
过去一年可以说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大年”。3月初新证券法正式实施,11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12月刑法修正案(十一)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过去一年,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也多次部署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相关工作。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宪权表示,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础法律,新证券法与修正案相互联动,新证券法强化、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修正案则相应地大幅提高了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操纵市场等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
有法可依之后,如何用足、用好法律,维护市场秩序?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继续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期货法立法工作;贯彻实施新证券法,抓紧推动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配套制度;加快推动证券集体诉讼的落地实施,配合修改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
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介绍,证监会将立足资本市场新发展阶段的实际,争取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执法体制,显著提高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进一步畅通投资者权利救济渠道,明显改善资本市场秩序。
完善执法减少干预 构建良好市场生态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朝向“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一总体目标,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改变过去对股市行政干预过多、调控节奏不当的情况,重塑良好的市场生态,让资本市场按照自有的运行规律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同时也可以稳定投资者预期和增强市场活力。
近年来,监管部门将大力提升稽查处罚效能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工作积极推进,不断加强风险监测研判,从源头上减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证监会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协作,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体系,证券执法司法的有效性、威慑力也不断增强,市场生态明显好转。
出业内人士表示,后续要发挥法治建设的效力,保障真正发挥法律的威慑力,必须严格执法、避免出现选择性执法,同时还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