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股权市场是非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ས་ཁོངས་རང་བཞིན་གྱི་རྐང་དབང་ཚོང་ར་ནི་ཚོང་རར་ཞུགས་མེད་པའི་ཁེ་ལས་ཀྱིས་ཐད་ཀར་མ་དངུལ་འདུ་འཁོར་གྱི་ཐབས་ལམ་གཙོ་བོ་ཞིག་རེད།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详情页

S基金的痛点和出路

来源:来源:北京股交中心、清科研究中心、潇湘晨报、投资界 发布日期:2021-06-21
       近日,北京远见接力创业投资基金注册东城区,该基金是继清科S基金、英国科勒资本后,北京市推动设立的第3只S基金。该基金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下属中关村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任管理人,首期规模5亿元,主要投向高精尖产业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二手份额。

S基金简介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econdary Fund)又称 “S基金”,主要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或其底层资产,是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重要买方,也是私募股权基金退出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S基金在中国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S基金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募集数量和募集规模都不及国外十分之一。根据Preqin数据,近二十年里,全球S基金累计募集数量约400余支,募集金额近3900亿美元。反观国内,根据2020年初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S基金全景报告》,中国S基金全名单机构共17家,包括已投和未投的中国S基金到账规模共计约31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甚至低于某些大型机构旗下一支基金的规模。


S基金发展的痛点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典型的非标市场,在这种市场投资,它比拼的是大家发现价值的能力。即,一个PE或VC项目的最大价值,在于绝大部分投资人还没发现它的价值时候,就已经提前看到它的的价值。

      因此在股权投资领域引入二级交易市场,就会面临怎样评价你的投资?如何表达你对投资项目的看法,并且被其他人所接受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S基金发展面临以下三个挑战。

痛点一:信息不对称

        上文所提的项目评价问题,实质是一个信息传递困境,即“信息不对称”造成买卖双方没办法形成一个共识。

        如果市场价格是基于市场平均价值形成的,“逆向选择”就有可能发生——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会被挤出市场,留在市场上的是一些不值这些钱的项目。这就导致S基金无项目可投,股权二级市场缺乏交易。


痛点二:信任度

       很多进入股权二级市场的项目,经常出现持有机构无法证明其价值的情况。接手方更多是出于对投资机构和投资机构过往业绩的信任,这里面有许多非理性的因素。因此这种信任能不能传递,不同的LP之间能否形成默契,这直接制约着S基金发展和二级股权市场形成。

痛点三:定价机制

       前文所述,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非标市场,这里往往缺乏足够的公开信息和可比较的标准。而这些信息的缺失会使得买卖双方对定价产生巨大差异,或者很难形成共识。以上三个问题制约S基金发展及以及二级股权市场形成。

S基金的出路

       S基金的出路是需要一个有足够流动性、可信任的二级股权市场;而任何一个二级市场想产生流动性,就必须引入标准化和第三方信任。

第一、尽可能利用市场现有的信任体系来形成特定范围内的标准化。

       这种信任主要指几个基金管理人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他们可以形成一个投资联盟,通过彼此信任促成交易达成。这一过程通常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目前多数S基金的份额转让,是借助这种信任载体来促成的。

第二、引入中介机构来扩大标准化范围。

       这种标准化不仅是产品要素的标准化;还应包括从投资理念开始细化,通过投资流程的标准化、细化,实现各种尽调信息的标准化。虽然私募股权市场是一个非标,但通过对投资流程的重新结构,大致可以确定尽调过程、尽调信息到了哪一个步骤和哪一个程度。而中介机构的引进及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建立都依赖股权交易中心来完成。


第三、在传统标准化当中引入外部增信机制。

       目前,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技术都为这个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文所述的“信任传递”问题,即通过技术凝聚必要的共识,这可能是未来S基金市场发展最重要的方向。而这套体系的建立需要由股权交易中心出面完成。

       最后,过去几年政府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在股权投资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目前超过70%的基金份额持有人都是国有资金,包括财政和国有企业等。这部分是未来二级股权市场的重要卖家,因为这部分跟国有资产相关,所以交易转让的合规性变得很重要。面对这类资产,市场化买家如何参与?非常依赖股权交易中心这样的平台。

       S基金要良性发展,有赖于多方共建生态圈,共同构建市场规则。尤为重要的是交易平台搭建,股交中心的行业排头兵作用愈发明显。